9月 20, 2009

豬不是豬已不再是豬

最近餐廳來了一種新材料:Tamworth 品種的豬肉。這種豬的肉質肥美,味道濃郁,早在十九世紀初的時候在加拿大很盛行。可是 Tamworth 豬必須在户外走動覓食,才可以健康成長,所以在六十年代起豬房監禁式飼養方法盛行後,便開始被冷落淘汰。Tamworth 的數目亦因此大減,2005年在加拿大更只有四隻新豬出生,令這品種的豬幾乎於加拿大絕跡,情況一度險峻。可幸的是自2008年起,因為老饕們重新發現 Tamworth 豐富的肉味,加上很多餐廳開始用這種豬肉自家製作 charcuterie,令 Tamworth 的出生率逐漸攀升,開始脫離「危急」(critical)而成為「快要絕種」(endangered)的級別。

而事實上,要拯救 Tamworth 免於絕種加拿大,最好的辨法就是多吃這種豬,增加市場需求。 我第一次嚐到 Tamworth,是透過參與「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從一個位於多市以東的農場買入的厚身豬扒,用最簡單的料理方法,把食物本身的鮮味帶出。說真的,好的食材跟本不需要過份周章的處理。

因此我只在豬扒兩面灑上一層薄薄的鹽花,再用之前煮東坡肉後剩餘的豬油放在平底鑊中燒熱,然後用慢火把豬扒兩面煎至金黃。很多人都以為豬肉一定要煮至全熟,其實不然。好品質而且新鮮的豬肉,等別是肉質嫩滑的豬扒部份,只需要把肉中心煮至華氏 150 度便可以(如果家中有煮食用的溫度計便可派上用場)。煎好後的肉扒要放涼大慨五分鐘,因為在高溫下把肉切開會令肉汁急促流失。涼過後把肉切開,中心的部份還呈現誘人的粉紅色。過往的認知中,肉扒是來自動物的背部,因為活動少的關係而肉質嫩滑,但也因此肉味較為遜色。但 Tamworth 肉扒卻與別不同:一口咬下去,肉汁多得快要從口中流出,而且跟本不需要其他醬汁,單單是肉本身已經味道豐郁。

最普通直接的方法,不用「啤水」,不用刀拍,更沒有過份醃製;放進口裡安心享用的是農夫們悉心照料,用上黑胡桃作飼料,整天能在廣大草場上奔走的豬隻。說真的,自從嘗試過 Tamworth 肉後,市面上一般用商業方法工廠式生產的豬肉再也不是豬肉了。

刊於 《明報》加東版 8/22/2009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