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人交會
剛剛看完 Mark Kurlansky 的《Salt: A World History》,中文譯作《鹽─人與自然的動人交會》。但我卻覺得人和這種唯一可以食用的石頭的交往,也不盡是「動人」的故事。相反,商家政府為了掙取這必須的天然資源而引發的戰爭苛政和利用不道德的生意手段達到目的,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國家也可以看到。就像今天我們在掙取石油貴重金屬海產資源一樣,人們不斷發掘不斷要擁有的心沒有休止的一刻。怪不得 Bush 在放假時也看這本書。不過,天曉得他是要反省,還是要設計更高的計謀。
撇下人性的陰暗,鹽巴在人類文化中,確實有一個精彩的角色。
最令我佩服的,是李冰在戰國時代建造都江堰的時候,發現了很多鹽泉。他利用了中空的竹子,把重物打進同一個地方,直至開了很深的洞。然後他在不知不覺間,發現了天然氣可以用來燃燒生火,於是因利成便,用天然氣燃燒濃鹽水以提鍊鹽巴。這是人類歴史上使用天然氣的首次記載,很炫吧。而且用這個方法生火提鍊,可大大減低使用木材作燃料。這樣不但環保,也很合付成本效益。就連西方社會也在十九世紀才想到用三個相連的「真空煲」來減低氣壓和沸騰點,以節省能源。
當然,除了中國人以外,其他的文族也很棒。例如在 1967 年的波蘭,有人就在 Wieliczka 鹽礦中建造了一個華麗的地下廳。當中的天花地板雕塑枝形吊燈,都是雕刻師利用鹽石做出來的。鹽巴也是各種醬汁的必須材料。在書中可以發現很多不同醬汁的由來,例如番茄醬 ketchup,原先是一點番茄也沒有。它其實是英國人想出來,用鯷魚(anchovy)做出來的醬汁。但「ketchup」這個字是從印尼一種魚醬「kecap ikan」演變出來的。但話說回來,在南亞地區很重要的「魚露」,在古羅馬地中海等地已有了。那到底「ketchup」是來自亞洲還是歐洲,也真的很難說。我只知道的現在工作的餐廳的老闆,有一個很怪的習慣,就是每天晚上也要吃十成熟的牛排伴 ketchup...可想而知他真有個人獨特的口味。
鹽除了跟食物有關以外,跟其他生活層面也有很大的關係。倒如羅馬人形容一個人「好色」(salacious),其實是有「sal」作字根,就是人在加了鹽(salted)的狀態下便會好色了。鹽要溶解在水中才會發揮作用,所以廣東話的「咸濕」(色迷迷),就更全神。
鹽本質是不變的,加上它能防止腐化,所以古代的東方民族,常會簽訂「鹽約」。聖經裡也記載了上帝跟人立的鹽約(代下十三5,民十八19)。在基督教或其他宗教裡,也會用鹽象徵驅邪向善。
鹽巴這種小小的石頭結晶,現代人看為理所當然的天然物資,原來背後有這麼多的歷史故事,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標籤: Books
1 Comments:
Very interesting! You made me want to go and buy this book to read now... 8)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