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26, 2009

五樓廚房

最近放假返香港,邀請了三位餐飲業界的前輩做訪問。我刻意找在加拿大成長、受訓和工作的大廚,一心想了解加拿大的餐飲業跟香港的分別,卻意外地發現,他們在大學裡同樣念工程學。


就像位於上環文咸東街「五樓廚房」的大廚兼老闆 Friendly,1975 年移居多倫多念高中,隨後完成土木工程學位。可惜(現在應該說可幸)畢業時適逢七十年代經濟衰退,找工作不易,最後 Friendly 輾轉到餐館學師。「學做廚要有好的師傅。我比較幸運,可以跟有份量的大廚學習,包括大會堂美心的「肥鐘」師傅,客家菜名廚麥魯志等。」苦幹了三年後決定和太太 Deborah 開設自己的餐廳,建立位於多倫多市中心 Baldwin 街的「怡園」(Eating Garden)。「那時候是八十年代,我們已經創製出 fusion 菜,如木瓜燉翅,蒸三文魚,鐵板羊架等。」由於 Friendly 堅持用上等靚料,加上菜色有創意,所以生意越做越好。


然後有一天,Friendly 在農夫市場巧遇在多倫多炙手可熱,當年 Lotus 的總廚兼老闆 Susur Lee。由於 Lotus 被譽為全加拿大最好的餐廳,所以 Friendly 決定把怡園不收分文地送給員工,自己則跟著 Susur 煮菜學藝。「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跟 Susur 到 food terminal 買菜,再到餐廳預備食材,一直工作至夜深。那時候跟著 Susur,最佩服他的拼勁和體魄,其次是他物盡其用的原則。任何食材甚或是雞肋,只要放在他手裡,也可以變化出令客人趨之若鶩的美食。」


其後 Susur 回港做 guest chef,Friendly 也跟隨回流,幾年後便開設了五樓廚房。我在香港吃西餐的機會不多,但五樓廚房的出品跟多倫多有水準的餐廳卻過之而無不及。單單是用料已經很講究,大部份的肉類都是從外國的農場直接空運進口。譬如現時香港很流行吃的「黑豬」,他們親自到美國 Six Point Farm 訂購 Kurobuta (即質素好的 Berkshire 豬肉);而和牛(Wagyu beef)更定期從澳洲進口一次便達兩千磅以上。一間幾十個坐位的中型餐廳能夠有如此龐大食物流量,足見其受歡迎程度。


的確,他們每逢星期日的 brunch 都座無虛席,訂位輪候要等到明年三、四月。能夠有這樣的成績,當然是因為能擄獲人心的料理。精緻的頭盤以自助型式任君選擇:意式燴金錢肚,中式炆牛脷,白酒煮法國清口,鮮蝦雲吞配香濃海鮮汁,燒時令蔬菜等應有盡有。但我最欣賞他們做的薄餅:香脆的餅皮配上清甜的無花果和微苦的菊苣(frisée lettuce),是一個很好的開胃菜。頭盤後的雜菜清雞湯做得也很細膩,清晰金黃的雞湯喝得出是有著心機的功夫菜。主菜我點了招牌黑豚肉配越式麵。最好的材料也須要廚師到位的烹調,才能帶出食材的真味。烤過的豚肉表面微焦,內裡還帶著粉紅色,一看就知道火候剛好。一口咬下去,融化了極香口的油脂包裹著鬆軟的豚肉,配上味帶酸甜、用料豐富的越式炒麵,確實令人著迷。甜點也是自助形式可隨意選擇,每款都是自家出品,做得很出色。


Friendly 更將於十月份在自家餐廳樓下開設一間提供輕食的食材專門店,到時候大家在香港,不但可以一站式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食材,有時間的話更可參加店內的烹飪班,跟 Friendly 大廚一同享受下廚的樂趣。

刊於 《明報》加東版 9/26/2009

標籤:

9月 20, 2009

遨遊萬里——芝士精品店

曾經,我對芝士沒有太多的了解。童年回憶裡,芝士只有兩種:薄片獨立包裝、或鍚紙三角厚片裝。稍長,對那些芝士焗出的菜色,往往只覺得肥膩。某次茶會裡遇見了藍色的芝士,還滿以為是水果味的,怎知吃了一口便覺霉味鹹味難擋。直到後來在廚藝學校裡有門課談到芝士,大廚帶了很多樣品給我們試食,意外地,這些芝士平反了我過去所有的誤解,嘴裡充塞著層次分明的香味及質感,那一刻,我才明白為什麼芝士可以成為歷久不衰的經典了。

要盡情享受吃芝士的樂趣,便得嘗試用料講究、製作嚴謹的手工芝士。而開業三十多年的 Cheese Boutique 便是城中手工芝士專賣店的老字號。在這裡,你會找到來自多個國家超過五百多種的芝士,當中有九十多款來自加拿大各省份。如果你對芝士的認識有限,面對眾多選擇也不用擔心,因為這裡的店員會耐心的介紹各種產品,更會即場切開讓買家試食,確保口味和品質都滿意。甫拿到安省旅館學會「最佳三十名三十歲以下」(Top 30 Under 30)的獎項,第二代的老闆Afrim Pristine更不諱言,他們的售價或許比較高一點,但來到這裡的顧客可以得到最好的服務和最佳的品質保証。

其實他們對待芝士真的不計成本。店裡有一間用玻璃門分隔的小房間,推門進去便像走進一個山洞,這個暗黑的洞穴裡靜靜躺著不同形狀的芝士,當中更有多種市面難找的珍藏,如已被禁進口的陳年法國 Mimolette,她的外形和顏色都酷似哈密瓜,一大口的咬下去,有種淡淡的果味和榛果香。「這間房的溫度和濕度都是恆常不變的,這裡較暗是因為太強的光會破壞芝士的品質。我們會選擇一些優質的芝士,放進這裡讓她們自然陳化。這個過程會令芝士內的脂肪和蛋白質分解,最終會令芝士的質感改變,味道會更香濃。」就像 Afrim 身後重868磅,高10尺,來自意大利的 Auricchio Provolone,便要在這個貯藏室內渡過五年的歲月,到 2013 年才能跟食客見面。

這個佔地數千尺,樓高兩層的空間,還存放了上千種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食材。如意大利的新鮮黑白松露,各種時令的 heirloom 蔬果,還有自家製的糕點和肉腸。就算不起眼的食鹽也有十多種任君選擇,橄欖油和陳年醋更有專櫃擺放,而且大部份都有官方的原產地證明書。走著看著,竟有種環遊世界的興奮感。

在這裡挑選了幾片沿用千年不變的傳統方法製成的 Comte 和 Cabrales 帶回家,配著喜歡的音樂和紅酒,在溫暖的春日黃昏裡,細味著這些全是平凡的奶類經過時間的粹煉轉變成的精品。

刊於 《明報》加東版 6/27/2009

標籤:

帶你重回過去

臘製食品泛指用鹽醃漬後再風乾的食物,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烹調和保存食物的方法,差不多在每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中都以不同的形態出現。儘管經歷過幾千年時間的洗禮,臘製食品的地位卻依然迄立不倒。在2008年更有多間新餐廳以自製的臘製食品來做招牌菜,令這種飲食藝術再次受到注意。

有些臘製食品做法其實比煮飯更簡單方便,就如以下介紹的「意式臘鴨胸」一樣,只要用普普通通的鹽,加上耐心的等候,就能夠把平平無其的食材,轉化成為美味佳餚。我所用的鴨胸是 Magret,一種專門用來生產鵝肝的鴨。牠們的肉味豐腴,而且脂肪肥美,最適合用來做此菜。如果找不到這種鴨,也可以用其他優質鴨代替。

意式臘鴨胸
材料(足八至十人用)
魁北克 Aux Champs d'Élisé 水鴨胸 一塊約一磅
Kosher salt約一磅,份量與鴨胸的重量相同
黑胡椒原粒壓碎一湯匙

廚具
以不銹鋼,玻璃或陶瓷材料做成的盤子,大小與鴨胸相約
包乾酪的紗布一塊
廚用麻繩
廚房紙

製法(預備時間:少於半小時。共需時:約十一天)

1. 鴨胸清洗後,放在廚紙上抺乾身。
2. 把壓碎後的黑胡椒粒均勻地塗於整個鴨胸。
3. 把一半粗鹽平舖在鍋裡,然後放上鴨胸,鴨皮向上。用剩下的鹽覆蓋整個鴨胸,然後放在冰箱裡(大慨攝氏兩度)。注意用的鍋子越小,所需的鹽亦越小。
4. 二十四小時後取出鴨胸,用水把鹽沖洗後抺乾。
5. 用紗布把鴨胸包裹好,再以廚用麻繩紮實,懸掛在陰涼的地方風乾(理想溫度為攝氏八至十五度)。切記不要讓陽光直接照射鴨胸,以避免油脂變味。如果有重量秤的話,可在掛起前記下鴨胸的重量。
6. 大概七至十天後用手指輕按鴨胸,如果鴨肉最厚的地方感覺結實,或重量減少百份之三十左右,風乾的程序便完成。
7. 解開麻繩和紗布,查看如果有發黴,可用小刀把那部份的肉稍為切去。發黴其實是醃製風乾過程中常常出現的情況,一般對身體沒害。鴨肉發出惡臭除外。
8. 用保鮮紙把鴨胸包裹好,放在冰箱裡可存放三至四星期。


吃的時候從鴨皮開始向下切成薄片。鹹香的鴨肉不用配任何的食材已經甘香可口,但鹹和甜交融在一起的感覺很特別,所以也可用水果(柑橘類除外)伴食,或配上法式 Dijon 芥末醬和烘脆的麵包丁也有另一番風味。

刊於 《明報》加東版 7/4/2009

標籤:

從一百尺裡闖出一片天


名廚 Thomas Keller 曾經說過,「要帶快樂給別人,自己先要樂在其中。」可是在外人來看,當廚師不會是一件樂事――試問誰會享受站在爐火旁邊,在危機四伏油煙滿佈的環境下,週而復始的為客人煮菜至深夜後,還要把整個沾滿油脂的廚房清理乾淨,才有機會休息。要想成為一個出色的廚師,所付出的代價更大;才於去年八月在 Dundas St W. 開業,短短半年內便被選為2009年多倫多十大餐廳之一的醃製肉品專門店 The Black Hoof,大廚兼合夥人 Grant van Gameren 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還沒有開店前,Grant 曾於多間著名的餐廳工作學藝。「那時候為了想學得更多,我會比原定上班時間提早很多回到餐廳鑽研廚藝,每天花上十五小時以上,而這樣的生活維持了好幾年。」看來 Grant 苦學後的成功,是 Malcolm Gladwell 所提出「一萬小時法則」的又一好例證。及後在機緣巧合下,Grant 認識了合夥人 Jennifer。「其實當初也有很大掙扎,因為剛好有一間著名餐廳邀請我出任他們的行政總廚。可是我想有更大的空間去發揮,最後便接受少於三份之一的工資,跟 Jennifer 一起開了這店。」

而事實証明,Grant 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雖然這裡的廚房不到一百尺,用的爐頭也只是一般家用電器,但這間在金融危機下逆市而開的店生意越做越好,客人來晚了往往要等上一、兩個小時。寫在粉筆牆上精簡的菜單,用上很多令人驚喜的材料。例如有新鮮韃靼馬肉放在由 Thuet Bakery 供應的麵包上,再配上雞蛋黃帶來的豐沃感,和特製辣椒醬洽到的辛辣,令人再三回味停留於齒間馬肉的鮮味。另一碟菜中 Grant 把鴨舌去骨後,浸在鴨油中慢煮,上桌前再炸至酥脆,配以野生蘆筍和黑蘿蔔等市場上少見的時令蔬菜,清新爽脆的感覺跟香味濃郁的脆鴨舌配合得剛好。小牛腦意式水餃的質感細膩,加上燒得微焦的香草牛油,簡單的配搭卻帶來豐富的層次感。醃肉拼盤則是每位客人必點的招牌菜。拼盤上大部份的醃肉都是自家製的,吃的時候要從淡口味的肉類開始,如只用鹽醃製而成的義式豬臉頰肉,薄薄的脂肪溶化在口裡,散發出的甘香令人感覺就像置身於綠草如茵的牧場上。吃到西班牙式的辣肉腸,那種由不同香料融匯在一起而迸發出的濃烈感覺,令人想起西班牙人的熱情和奔放。平凡無奇的材料,加上 Grant 的心思和時間的洗禮,可以變化出令人驚喜的食物。喜歡品酒的話,可請服務生介召以配合所選的菜。這裡藏酒雖然不多,但有很多特別的選擇(如有煙燻味的啤酒)。

這裡唯一的缺點是店狹人多,所以 Grant 現正忙於裝修位於餐廳對面的 The Hoof Cafe,日間會專做 brunch,而在晚上則會改成雞尾酒酒吧。九月後客人便可以在等位的時候在這間 Cafe 稍作休息。這樣體貼的心思,很能擄獲人心。

【The Black Hoof】

928 Dundas St. W.

416-551-8854
營業時間(不設預訂,只收現金):
星期二、三:休息
星期四至六:六時至凌晨一時,酒吧至二時
星期日、一:六時至十一時半,酒吧至十二時


刊於 《明報》加東版 7/11/2009

標籤:

簡單卻不平凡的幸福感覺

單單能坐在這,已經是一種享受。

陽光透過偌大的玻璃窗,滲進房間每一個角落;剛燃點起的蠟燭,讓迷迭香的味道慢慢的滲透著整個空間。蜷曲了的銀色小匙,套著淨白的餐巾,正好為整個設計簡約的餐室,增添一點優雅的用餐氣氛。這裡就是開業九年,由大廚 Rocco Agostino 主理,位於 Dundas Street West夾Roncesvalles Avenue 的意法式餐廳 Silver Spoon。

Silver Spoon 很講求用料來源,大部份材料均來自安省的小型有機農場,食物除保證新鮮無污染外,更能幫助本地有永續概念的農場經營者,減低食物的碳足跡。也因為這個原因,餐單會隨著季節及因應 Rocco 當天所搜購到的食材而更換,以體貼客人對食物的要求和好奇心。話雖如此,大受歡迎的招牌菜之一「油封鴨」 (confit of duck) 依舊長期供應;所謂 confit,是指食物(嚴格來說是肉類)在自身的油中慢火烹煮後,封存在油中,是一種古老的貯存食物的方法。後來廚師們發覺經過這樣低溫慢煮,最能保持食材的原味不致被破壞,所以這門廚藝被廣泛採用,更運用到烹煮蔬菜上。做油封鴨聽似很容易,但如果火候控制得不好,會令肉汁過份流失,食材不僅會乾澀,鹹味更會變重。一般餐廳在客人點菜後,廚師會先把鴨腿慢火煎脆,再放進烤箱加熱。這個步驟也不能有點閃失,否則便會前功盡棄。

能夠成為一眾食客趨之若鶩的經典名菜,Rocco 的功夫自然了得:鴨腿香脆的外皮,只要用叉子輕輕一按,懷抱的是一種拆禮物的感覺。緊隨外皮裂開的聲音,一陣鴨香便隨著冒出的蒸汽飄湧而至,令人有想盡快完全擁有整條鴨腿的衝動。鴨肉本身一點也不乾,配上做得濃郁帶有黏性的肉汁,剛好跟脆脆外皮成為一個對比。那份膠質更令鴨的香味停留在齒間,令人能夠再三回味這份幸福的感覺。

「雖然煮的菜每天都差不多,但其實每次煮同一道菜都是一個進步的機會,可以不斷的細想,有什麼改良的方法。往往極小的變化,便能帶來很大的驚喜。」Rocco 很謙虛的說出他成功的秘訣。

看來不斷求進步,以及對烹飪食材的熱愛,正是支持 Rocco 過去二十多年在餐飲業辛勞工作的原動力。

【Silver Spoon】
390 Roncesvalles Ave.
416-516-8112
招牌菜:烤羊架、油封鴨、巧克力心太軟

刊於 《明報》加東版 7/25/2009

標籤:

田園小鎮的一課

以採用本地農產品見稱的多倫多名廚 Jamie Kennedy 最近宣佈,因為本地出產的食材價格過高,令公司臨近破產的邊緣,要沽售旗下的餐廳以償還高築的債台。看畢這則報導後有點唏噓:這位全國知名的大廚,早在「百哩飲食」還沒有盛行的時候,便努力推廣「從農場到餐桌」的飲食文化,但最後這種堅持卻成了拖垮自己生意的主要原因。

其實採用自然成長方法生產的食物,價格為什麼會這樣昂貴?針對這個問題,我造訪了一個本地的農場。

離多倫多以西兩個多小時車程的 Stratford,除了因莎士比亞戲劇節而聞名外,生產農作物亦成為區內經濟的主要來源,而當中更有部份農場會開放給公眾,讓遊客可以親身了解田園工作的苦與樂。像 FoodTV 電視節目 The Manic Organic 的主持, 位於 Perth County 的 Soiled Reputation 農莊主人 Anthony John 便是其中之一。「葡萄酒的好壞跟風土(terroir)關係密切,但其實種植蔬菜也很講求風土。商業化的農場每年傾倒六百噸氮在地上作肥料,而這些氮都是提鍊石油後的副產品。這樣做不但會消耗石油這種不能再生的資源,更會令地土的化學毒素不斷累積。而我們則注重提高土壤裡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透過不同的微生物自然分解有機物質而提供植物所需的養分。」農田的旁邊有一個很大的魚塘,難道農場還兼賣魚?「要稱得上有機種植,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則,而其中一項是不可用自來水灌溉埴物,以免水中的化學物質接觸植物。所以我們便開闢了這個儲水池,而池塘裡養的魚和水藻,會幫助建立一個有機水源(organic potable water)。」

能夠有這樣養分豐富的池水潤澤田地,難怪有機植物份外香甜。除了地理和氣候外,terroir 也很著重所種植物的品種。Anthony 解釋說,工廠式生產的農作物大都選用經基因改做的植物,而當中的原因大都離不開商業因數。「譬如說經基因改做後的紅蘿蔔不會甜,因為高糖分會令紅蘿蔔在收割時容易被機器折斷。」原來很多科技的進步,只是為賺更多的錢。更諷刺的是這裡清除雜草的方法,是從種植煙草的農場那裡學習來的。「因為政府覺得煙草是直接吸入體內的,所以立法禁止用化學物質清除雜草,煙草商只好投資大量金錢,研究出先進的機械除草技術。」

放眼農場,本以為看到一大片綠油油的蔬菜覆蓋著田地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呈現眼前的竟是白茫茫一片。「那是因為有一種來自亞洲的害蟲 flea beetle,因著地球暖化的關係而遷移到安省。由於地域不同,我們不能用其他生物制衡牠們,所以只好用白布把蔬菜覆蓋,以隔離牠們。我們每天要兩次把白布打開後再鋪上,以便灌溉。」我偷偷把白布的一角拉開,發覺躺在底下的菜葉上還有很多小孔,但這個缺陷比起那些放在超市冰箱裡整齊清潔的蔬菜來得更美。摘下一片放在口裡,有種特別的甘甜和豐富的香味。

所謂「人如其食」,同樣植物也是一樣。

刊於 《明報》加東版 8/1/2009

標籤:

有組織犯罪晚宴

赴這個晚宴前心情很差。整日的細雨,疲倦的身體,酸痛的網球肘,真想找個藉口爽約待在家裡。乘著老化又沒有效率的街車,經過因罷工而滿街垃圾臭氣沖天的多市街道,花上一小時才到達這間其實只要步行三十分鐘的餐廳。說真的,如此的折騰幾乎令胃口全消了。

幸好,推門進去後是另一個世界。

柔和的燈光透過用燈管束起而成的燈罩,令簡約的裝璜增添一種迷人的浪漫感。輕快的背景音樂跟賓客的歡笑聲和諧地互相配合,服務生笑臉迎人令人賓至如歸。人群背後餐室的盡頭那酒吧桌上,靜靜的躺著今晚的主角們:一副經兩個多月乾式熟成的豬頭,和一瓶瓶來自尼加拉瓜酒區不同酒莊的 Riesling。

自從零四、零五年開始,因著 Fergus Henderson 和 Michael Ruhlman 著書推廣把動物「從頭吃到尾」後,醃製或慢煮動物內臟和不值錢的部位這種被認為「不健康」的飲食方法又開始大行其道。用豬的圖像作商標的餐廳被視為時尚的帶領者,而城中一位名廚更以身上紋有豬的解剖圖而自豪;加上曾經因為難於飼養而遭冷落的傳統品種豬肉(如 Tamworth),因著豐沃的肉味而再次成為市場的焦點,令過往豬所代表侮辱的形象忽然成為廚師老饕的膜拜對象。說真的,這些用黑胡桃作飼料,可以在廣大牧場上任由走動的豬,肉味怎能不吸引?

主理這次宴饗的大廚 Guy Rawlings 曾經在多間著名的餐廳工作,包括英國的米其林星級餐廳 L'enchlume,紐約市的 WD~50,和多倫多的 Cowbell 和 Black Hoof。由於今次赴宴的食客都是餐飲業的朋友,Guy 所設計菜色比較有創意和帶點抽象的概念。當中的「十七分鐘章魚」,用真空袋包著然後用現在很流行的真空烹調法(sous vide)用低溫於十七分鐘內煮至剛熟,令章魚帶著柔韌的質感,一口咬下去,有種入口即溶的感覺。再配上帶有濃郁酒香的燉萵苣,加上奶油帶來細滑的感覺令人難忘。

在另一道菜中, Guy 利用 Lailey 葡萄園多年用來釀製紅酒的加拿大橡木酒桶,磨成碎片後再用來煙燻胡桃。Guy 把這些燻過的胡桃磨成漿,再用麵糰包裹好製成意大利水餃 tortelli 。上碟時配以葡萄乾和刨碎的「過度醃製」(over-cured)的豬肉。各種食材互相配搭,煙燻的濃郁,胡桃的質感,有嚼勁的水餃麵皮,葡萄乾帶來的清新,而豬肉碎為整碟菜添上靈魂。再配上本身帶有煙燻味,來自 Organized Crime 酒莊的 2006 Riesling,感覺就像置身於葡萄莊園中,吃著用最質樸的方法做出來的料理。

幸好,農夫、葡萄莊園的工人、餐飲業的工作者每天都在默默的經營而從沒有罷工。

(Guy 將會在八月二十五號舉行另一次的晚宴,以 Organized Crime 酒莊的葡萄酒作主題,配上悉心設計的餐單。地點位於 Delux, 92 Ossington Ave。有興趣的飲食同好可電郵給我查詢。)

刊於 《明報》加東版 8/15/2009

標籤:

豬不是豬已不再是豬

最近餐廳來了一種新材料:Tamworth 品種的豬肉。這種豬的肉質肥美,味道濃郁,早在十九世紀初的時候在加拿大很盛行。可是 Tamworth 豬必須在户外走動覓食,才可以健康成長,所以在六十年代起豬房監禁式飼養方法盛行後,便開始被冷落淘汰。Tamworth 的數目亦因此大減,2005年在加拿大更只有四隻新豬出生,令這品種的豬幾乎於加拿大絕跡,情況一度險峻。可幸的是自2008年起,因為老饕們重新發現 Tamworth 豐富的肉味,加上很多餐廳開始用這種豬肉自家製作 charcuterie,令 Tamworth 的出生率逐漸攀升,開始脫離「危急」(critical)而成為「快要絕種」(endangered)的級別。

而事實上,要拯救 Tamworth 免於絕種加拿大,最好的辨法就是多吃這種豬,增加市場需求。 我第一次嚐到 Tamworth,是透過參與「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從一個位於多市以東的農場買入的厚身豬扒,用最簡單的料理方法,把食物本身的鮮味帶出。說真的,好的食材跟本不需要過份周章的處理。

因此我只在豬扒兩面灑上一層薄薄的鹽花,再用之前煮東坡肉後剩餘的豬油放在平底鑊中燒熱,然後用慢火把豬扒兩面煎至金黃。很多人都以為豬肉一定要煮至全熟,其實不然。好品質而且新鮮的豬肉,等別是肉質嫩滑的豬扒部份,只需要把肉中心煮至華氏 150 度便可以(如果家中有煮食用的溫度計便可派上用場)。煎好後的肉扒要放涼大慨五分鐘,因為在高溫下把肉切開會令肉汁急促流失。涼過後把肉切開,中心的部份還呈現誘人的粉紅色。過往的認知中,肉扒是來自動物的背部,因為活動少的關係而肉質嫩滑,但也因此肉味較為遜色。但 Tamworth 肉扒卻與別不同:一口咬下去,肉汁多得快要從口中流出,而且跟本不需要其他醬汁,單單是肉本身已經味道豐郁。

最普通直接的方法,不用「啤水」,不用刀拍,更沒有過份醃製;放進口裡安心享用的是農夫們悉心照料,用上黑胡桃作飼料,整天能在廣大草場上奔走的豬隻。說真的,自從嘗試過 Tamworth 肉後,市面上一般用商業方法工廠式生產的豬肉再也不是豬肉了。

刊於 《明報》加東版 8/22/2009

玉棋

由於在意大利餐廳工作,所以趁不用上班的日子,特地到位於皇后東街的 Lil' Baci 用餐,想看看別人做意大利菜不同的方法。

這間餐廳的後園很舒服,坐在這裡可以感受一下在塔斯卡尼陽光下用餐的氣氛。他們的前菜做得不錯,用料也很新鮮,所以這間餐廳在網路上有不錯的評語。可是他們的gnocchi卻令人有點失望,咬下去好像在吃膠一樣,而且有種粗糙的感覺,跟我經驗中質感要鬆軟、入口即溶的 gnocchi 剛好相反。追問之下,原來是餐廳購入的冷藏產品。

餐廳買現成的 gnocchi 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要把意大利麵做得好需要花上很多工夫。Gnocchi 一般是用 Russet 馬鈴薯製成的,程序是先把馬鈴薯連皮煮至剛熟,如果煮得太久會令馬鈴薯積聚過多水份,到時候便乾脆改為煮薯泥好了。煮熟後的馬鈴薯略為放涼至不燙手,但感覺仍溫暖的時候,便把外皮削去,然後把馬鈴薯壓成糊狀。之後便慢慢把麵粉加進到馬鈴薯泥裡,直至成為麵團。其間切記加入太多麵粉,不然會令麵粉會蓋過馬鈴薯的味道;也不可以把麵團揉捏太久太用力,否則 gnocchi 便不會鬆軟。而且整個過程裡要保持麵團溫暖,以免麵團變硬。

這個製作過程的確有點麻煩。所以若是在家作 gnocchi ,建議用新鮮的 ricotta cheese 代替馬鈴薯,直接把適量的麵粉加進 r 裡,再輕力揉成麵團。這樣做不但省卻把馬鈴薯煮熟和壓成泥的麻煩,而且做出來的 gnocchi 效果很好,質感鬆又有牛奶的香味。要注意的是用麵粉同樣不可以過多,份量至麵團不黏手為剛好。

麵團揉好後便可以開始做 gnocchi。首先抓一小塊搓成直徑半公分的長條,然後切成大小相同,長約一公分的小粒。拿起小粒的麵團,用大拇指按著一邊的切割面,另一邊則放在餐叉的背部,然後向前滾一下。推出來胖胖的 gnocchi 表面會有叉背做成的橫紋,而背面則有手指做成的小洞。這樣的結構會令汁液很容易留在 gnocchi 的表面。

做好後的 gnocchi 可平放在冷藏箱裡冷凍,密封後可存放一個月。烹煮時把一大鍋鹽水煮滾,把 gnocchi 放進水裡前我先在小鍋裡燒熱橄欖油,把切碎的紫煙(purple haze) 蒜頭用慢火燒香,然後用大火把切丁的 heirloom 番茄抄煮三分鐘。此時可以把 gnocchi 放進水裡,用大火煮熟至浮上水面,然後加進到番茄醬汁裡拌勻調味後,一碟看似很簡單卻帶有很多學問的意大利麵便完成了。

刊於 《明報》加東版 8/8/2009

標籤:

9月 19, 2009

「廚魔」的心思

這次回港三個多星期收穫甚豐,包括認識了不少從加拿大回流香港發展的餐飲業工作者。論國際名氣,當中以位於灣仔船街,剛於去年摘下米其林兩顆星星的 Bo Innovation (中文名稱「廚魔」)的大廚 Alvin Leung 最為人熟識。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出生於英國,在加拿大成長的「廚魔」,五年多前開始經營第一間餐廳之前是一名執業機械工程師,對專業煮菜亳無經驗,甚至沒有接受過正式的廚藝訓練;卻憑著不斷看書鑽研苦學,終於在香港這片餐飲事業競爭激烈的商場上,成功打出一片天。

店名打著要「創新」的旗號,餐廳的賣點是「x-treme」中菜,所持的理念是以傳統食譜為藍本,用時尚富創意的烹調方法和材料,把過去的經驗智慧和現代的知識技術,微妙地融合一起。例如 Alvin 所演繹的「小籠包」,用又薄又透明,以清湯製成的外皮,包裹著濃郁的肉湯和薑茸,再配以一片薄薄的浙醋片。然後把所有食材一起放在口裡,肉湯隨即破皮湧出,熱度剛好的汁液令這個外貌酷似鹹蛋黃的「小籠包」無論在味道和感覺上都跟傳統的小籠包不相上下。這樣不夠創意?分子美食的鼻祖 El Bulli 創製出煙肉雪糕,而 Alvin 則用液化氮製作無論在質感和味覺上都跟臘味炒飯相似的「雪糕」,在雪白的「飯粒」上散滿顏色像臘味的粉末,放進口裡真的像在吃臘味炒飯,只是感覺冰凍而已。或許你會在抗拒這種把傳統食物東拉西扯,改變食材形態的烹調方法;或許你認為臘味炒飯一定要生炒至軟熟,又香又熱又不油膩才叫真功夫,我卻認為不然:在香港現時大暑濕熱的天氣下吃臘味炒飯,只會令人更感不適;但能把這種秋冬食品做到夏天也可以品嘗,足見大廚的用心。

「廚魔」強調他們要把傳統的中菜,以新的方法烹調,但我一直有一個疑問:中國八大菜系博大精深,一般師傅要用上多年時間才可以掌握箇中精粹,Alvin 以行外人身份開餐廳,又怎能於短時間內精通各家各法,再加以改變成為有自己風格的菜式?Alvin 用很科學的角度來回應:「我從來不會 trial and error,我一定要自己先多吃多看,做足研究,然後有一個 proposition,再用實驗來証明自己的方法是可行的。」怪不得 Alvin 經常週遊世界,到不同的地方試菜,更成為 El Bulli 和 The Fat Dduck 等頂尖餐廳的常客了。而 Alvin 的菜式確實顯露了他的心思:就像「韮菜鵝肝」,用的是韮菜豬紅的食材,卻換出豬紅而改用同樣帶點金屬味的鵝肝,用中式避腥的方法,不用油煎便可帶出鵝肝的香嫩質感。這樣的心思,實在難得。我自己就看過在香港中環某高級酒店內一間由德國大廚掌舵,同樣做分子美食的餐廳,把美國大師 Grant Achatz 出版的食譜,一式一樣的抄回來當自己的創作,就連上碟的餐具也是從 Grant 的餐廳 Alinea 購買回來的。

臨離開的時候,Alvin 還告訴我一個秘密:「要知道新做的菜式好不好,我一定會找小孩子來試菜。」說真的,小孩子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只要食物好吃便一定喜歡。看來好學不倦,肯努力嘗試創新,成就了繼 Heston Blumenthal 後,另一位沒有受過正式廚藝訓練的星星大廚。

刊於 《明報》加東版 9/19/2009

標籤: